第(3/3)页 所以,在这方面,我同样要提醒大家做好心理准备。观看《白昼之雨》,确实有可能在这样的细枝末节处感觉自己“被攻击”、“被批评”,以至于心生不忿。 事实上,在三刷这部影片的过程里,我的确遇到了一些嘟囔着“片子无聊看不下去”中途离场的观众(笑)。我不否认《白昼之雨》前半段的“乏味”,但这是否也能说明,当我们的内心被戳中时,我们不太能做到直接面对,而是下意识反抗,以此逃避呢? 这似乎是一种自我防御机制,不过在这里探讨这些未免跑题,我们有机会再另外讨论。 接下来说说最后一重考验,也是《白昼之雨》的核心议题——校园暴力。 我将其分为三类:欺凌者,旁观者,被欺凌者。 再向外延伸,我提出三种视角:家长,校方,学生。 如果有观众能够完全不代入任何一类、任何一种视角,那么我首先恭喜你,你一定度过了一段相对和谐无忧的校园生活。 亦或者——请原谅我的冒犯——你或许曾是旁观者,或许曾是欺凌者。因为据调查,那些对欺凌行为没有记忆,或对此不以为意的,往往是欺凌者本人。 面对校园霸凌,真正在心里留下深刻印象乃至永久性创伤的,永远,永远是受害者。 因此,我依然仅代表个人提醒各位曾遭受过校园暴力,或意识到自己旁观过,甚至主导过校园暴力的观众朋友们, 谨慎观看《白昼之雨》。 这是一部需要勇气才能观看的电影。 不论你曾经扮演过哪种角色,你都能从中收获难以言喻的观看体验。至于这份体验是好还是坏,我只能说——它真的很难评。 (本章完) 第(3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