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百四十四章 商税改革(求订阅)-《弘治大帝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“哦,叶尚书想到了增加税银之办法?”朱佑樘真的有些好奇,除开商税这个户部尚书还能想到其他税?

    “是的,皇上,臣认为自大明开国一百余载,边疆已趋于稳定,之前的开中纳粮法完全可以改一改。”叶淇建言道。

    “如何改之?”朱佑樘问道。

    “臣以为可以改成‘折色法’让商人折银换盐引。如此朝堂可以得银两百万余两。”叶淇终于将他自己琢磨了好久的新盐税法说了出来。

    叶淇最近刚上任户部尚书,为了能增加朝堂的税银,可是操碎了心,头发白了不少,这不还真给他想出了这么一个立马可以增收两百多万两税银的办法。

    朱佑樘听到叶淇这个办法,有忍不住想翻白眼的冲动,此时他也终于想起来这个户部尚书是何人?

    这个叶淇不就是导致大明后期边疆糜烂的罪魁祸首吗?就是他的折色法导致边疆的粮食供给不足,边疆出现大量逃户逃兵,建奴因此坐大。

    恶性循环,大明不得不向边疆不断输血,加征内地田赋,官逼民反,最终亡了江山。

    “叶尚书,你这是异想天开之策。”朱佑樘毫不客气地指责叶淇道。

    “太祖制定开中法,是因为边疆乃离乱之地,普通百姓是不愿意在那里安心种地,如此才鼓励商人进行商屯,若是改成你所谓的折银法,商人逐利,若是改用银换盐引,商屯定然不复存在,到时却需要朝廷输粮,太祖早已知道此中的利弊,难道你比太祖更聪明?”朱佑樘诘问道。

    叶淇被朱佑樘这声诘问弄得顿时满头大汗,战战兢兢不敢一言。

    “李侍郎,你以为商税如何?”朱佑樘不再看叶淇一眼,接着问户部左侍郎李东阳。

    “臣以为商税征收,势在必行,臣已经查阅过太祖之时的卷宗,太祖之时,农税高达四千多万石,而商业却很凋敝,仅有一百多万两,如此商税对于太祖而言可有可无,所以太祖才定了商税三什税一,如今时移世易,是该改一改。”

    李东阳立马领会到了朱佑樘的意思,赞同道。

    “臣也以为商税税率到了该改一改的时刻,若是不征收商税难道征收农税吗,我朝可是士农工商,商人排位最末,岂能最优待?”内阁首辅刘吉出列附和道。

    “刘首辅之言深合朕意,商税岂能比农税更低,诚如李侍郎说言,立国之初,太祖之所以定商税为三什税一,乃是为了鼓励商业,如今大明商业蓬勃发展,是时候改变商税率。”朱佑樘开口道。

    这皇帝朱佑樘和李东阳这是给太祖朱元璋脸上贴金,朱元璋出生一辈子没有接触过商业,对商业压根不了解,才定的商税三什税一,根本不是为了什么狗屁鼓励商业。

    但是皇帝这么往他祖上贴金,底下的官员也只能捏着鼻子答应。

    “皇上,不知这商税应定为几何?”刘吉出列问道。

    “暂且定为什税一。”朱佑樘一锤定音说道。

    想想大明的商税也真是奇葩,三什税一,现代中国的增值税都还有十三个点的,还有工人的五险一金,还有其他乱七八糟的收费项目,现代企业依旧风生水起,有利可图。

    如今大明起征商税什税一绝对是有利可图的,毕竟大明可没有什么五险一金的说法。

    “另外,如今大明的商业可是不小,朕决定将商税征收单独成立一个机构进行管理,就由户部左侍郎李东阳为首,成立商税司,直接管理全国商税。”朱佑樘开口道。

    “臣遵旨。”李东阳出列躬身道。
    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