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328章 见老长官(下)-《抗战之还我河山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此一战,不仅是桂军之败,实是淞沪之败的一个转折。淞沪战场,最重要的一支生力军,就这样被送进了绞肉机,打没了。

    自此,淞沪七十万大军,再无反击之能,只能龟缩于阵地上艰苦防御。而将七十万人全部置于淞沪战场上,那块本来显得很大的战场,却又显得太狭窄了。

    但就这样,对面的日本人虽然处于优势,但上海,依旧还在中国军队的手中,就像方才张治中所说的那样,战事焦灼之时,你何以说淞沪必败?

    日方大本营在这个时间段应该也是极为痛苦的。日本是个岛国,资源有限,同中国这个庞然大国比拼耐力和韧劲,,是万万消耗不起的,因此惟一途径即是速战速决。此时,日本统帅部对于日军经数次增兵后依旧无法取得决定性胜利,甚至没能从根本上改变会战态势,感到极为恼怒,同时也大为焦急。

    哪怕是日方统帅部做出了东南战场才应该为中日两国决战之地,下令从华北和国内抽调第6、第18、第114师团,国崎支队(第5师团第9旅团),独立山炮第2团,野战重炮第6旅,第1、第2后备步兵团等部队共约12万人,组成第10军,由柳川平助中将担任司令官,准备实施登陆作战以打开局面。同时命将在华北的中岛今朝吾第16师团转隶上海派遣军序列,淞沪前线日军兵力至此增至28万人。其中包括陆军9个师团另2个旅团、海军第3和第4舰队主力及空军力量。

    对于此时的中国来说,还是有机会的,虽不说赢,但绝对不应该像曾经的时空那样,将有效的撤退变成大溃退。淞沪与南京之间本还有四条防线,若能有效驻守,就算不能抵挡住日军三十万大军的兵锋,但层层设防抵挡之下,绝对有让南京军民向武汉等地有效撤退的时间,甚至,可以将日军拖入即将到来的寒冬。

    进入一月的南京,最低温可达零下十五度,冻不死你个狗日的。

    可是,领袖又要犯错误了。在未来的几天里,刘浪知道,真正决定淞沪之败的主因即将到来。

    虽然这些,他根本无法对张上将明说,就算说了,也不过是把他当成疯子而已,因为,此时距离那时,还有十来天的时间。

    刘浪犹记得在未来齐锡生先生在抗战中的军事一文中曾评述:淞沪战役之最後失败,其责任并非战略之错误,乃是执行上的偏差。设若中国军队能提早两周脱离战场,从容撤退以保存实力,则此战役将是抗战史上最辉煌的胜利。可惜统帅部未能充分掌握战场变化,一心指望敌人防线崩溃,待敌人大量援军登陆,并直接威胁中国军队侧翼防线时才仓惶撤退,已无法挽回全线溃败的结局。

    其实,不如说是统帅部的问题,不如说是那位最高统帅一个人心存的侥幸之心。做为一名政治家,他实在是太把中国的希望寄托在西方诸国的调停上,企图以政治手段来解决双方已经杀红眼的军事问题。

    事实证明,这是极端错误的。

    是的,那位坚决要对日“打“的目的是为了将来可以更好地“谈“。而国际社会的调节,就是他紧抓不放的救命稻草。所以,当光头大佬闻听国际联盟要于11月3日在布鲁塞尔召开所谓的“九国公约“会议,讨论中日之战,立刻喜出望外。

    本来,光头大佬已听取了白崇禧、陈诚等人建议,决定放弃上海,采取持久战策略,全军退到上海外围既设之国防工事固守,抗击消耗日军,这么做在当时形势下是明智的可行之举。但“国联“要开会的消息传来,却搅乱了他那颗敏感的政治头脑。
    第(2/3)页